中国殡葬礼仪中立碑习俗的由来,下葬后什么时候立碑?
发布时间:2023-11-29
中国最中的墓葬出现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,直到殷商时间大约两三万年间里都没有人工堆砌的坟,即“墓而不坟”。也许受限于当时生产力,人们只是挖一个比较浅的坑来安葬亲人。


汉朝时期,皇帝举全国之力大型墓地,一时间厚葬成风。王公大臣、富贵人家也常有倾家荡产的兴建墓地。在这一时期墓穴挖的比较深,在下葬的时候就需要在坟墓的两边立上木桩,再用绳子绑住棺椁,木桩支起绳子,起到杠杆的作用一点点下葬。


下葬后墓穴上填土,填土称为“封”,土高于地面称为“坟”。这是为了标识墓穴位置,方便以后祭拜。早期辅助下葬的木桩都是随棺椁一起下葬,后来木桩也成了标识墓穴位置的工具,不在埋入墓穴。


后来人们又开始在木桩上,写上去世亲人的信息和生前事迹。这时墓碑的雏形就形成了。我国1986年在陕西凤翔县挖掘出战国时代秦公大墓,墓中就出土了用于辅助下葬的,也是现今最早的中国古代“墓碑”,大约距今二千五百多年。


墓碑成型也是在汉代,人们逐渐从木质结构的碑转变成石头材质的碑。并且碑上的铭文记录也非常丰富。
汉朝末年曹操为了制止大兴土木铺张浪费的丧葬活动,颁布了禁碑令,禁碑令延续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。这一时期朝廷虽然不允许百姓私自刻碑,但百姓依然会给逝者刻上石制的墓志铭做碑,并随棺椁一同埋到地下。


唐朝时期经济与人口都得到恢复,国家也开始允许立碑。这一时期的墓碑造型考究,碑文内容详实,字体优美。此后我国一直保留着立碑的传统。
那应该什么立碑那?


古人认为新坟不立碑,要三年后再立碑,三年后就不算新坟了。因此三年立碑的传统也就流传到现代。现代都市人安葬亲人越来越多选择公墓。如果与公墓方协商好,下葬当日就可以把碑刻完,这样下葬与立碑同日完成。当然也可以保留传统,先立一个空白墓碑,三年后再刻上文字,就算三年后立碑完成。
还有人疑惑三年后,那一天来立碑那?


其实只要和墓园方沟通好,那天立碑都可以。但要按古人的习俗去办事,就是等到清明节那天,因为清明节是所以祭祀节日中,以动土为主题的祭祀节日。如果错过清明,可以选择逝者三周年那天,如果还是错过了,还可以选择中元节。这三个日子都是比较传统的立碑日子。

龙泉古园玫瑰园:5.5 万 - 11 万,让生命与自然共生
沈阳龙泉古园公墓,地处沈阳市东南二十里钟灵毓秀之地,毗邻长白山西麓,得山水灵秀之韵,汇自然生态之美。历经十载匠心营建,这座国有森林生态墓园已成为沈城规模卓著的安息之所,更以卓越的生态建设荣膺辽宁省首批 “生态公墓” 称号,由省民政厅与环保厅联合评定,彰显绿色殡葬的典范价值。
沈阳龙泉古园公墓:山水之间的生态人文安息地
在沈阳东南二十里处,长白山西麓的苍郁林海间,藏着一座与自然共生的 “人生后花园”——沈阳龙泉古园公墓。作为沈阳市大型国有森林生态墓园,这里历经十年匠心打造,不仅是逝者安息的净土,更是生者与自然对话、寄托追思的精神家园。
龙泉古园打造众多特色人文景点:辽海名人碑廊,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广场,张学良纪念园,沈阳海葬纪念园
在沈阳城东南方向,距市区约二十公里处,有一片绿意葱茏的森林公园。这里坐落着沈阳独树一帜的森林生态式墓园 —— 龙泉古园,它将自然灵韵与人文底蕴巧妙融合,在静谧之中彰显庄重,打造出别具一格的生命纪念空间。
24 小时守护,全周期安心,龙泉古园让思念更有温度
国资背景,行业典范 作为浑南区国资局旗下沈阳福园实业集团核心成员,沈阳龙泉古园有限公司于2002年经辽宁省民政厅正式批准建立,凭借二十余年深耕殡葬服务领域的卓越表现,荣任中国殡葬协会理事单位,始终以国企担当践行生命文化传承使命。
沈阳龙泉古园分区特色显著, 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
沈阳龙泉古园有限公司,作为浑南区国资局旗下沈阳福园实业集团的重要成员,于 2002 年经辽宁省民政厅正式批准建立。凭借在行业内的卓越表现,荣膺中国殡葬协会理事单位。
坐落浑南祝家镇的龙泉古园,打造沈阳一站式品质殡葬新典范
龙泉古园公墓,坐落于沈阳市浑南区祝家镇,作为沈阳市国有生态经营性公墓的杰出代表,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丰富的自然资源,荣膺沈阳市中高档墓园前列。
更多新闻>